close

 

隨著農業市場的開放,加上產銷結構造成的分隔,農 業生產者與消費者漸行漸遠。不少有志之士憂心農業發展陷入困境,紛紛投入農業,試圖重建農民與消費者的連結,記者李慧宜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21日,她在台北彎腰生活節的農民市集與民眾分享她在美濃蘿蔔園務農的經過與體認。

小農續耕之路

「人腳有肥」這句客家語說明的是農家的熱情好客,語意是客人會帶來福氣,引申自農人常下田,就會有豐收。然而,在一次香蕉大豐收的季節,李慧宜卻目見農人一車一車的將香蕉運到農會,再一刀一刀的割毀。原來豐收導致價格崩盤,政府收購的第一步驟,就是要先毀掉這些辛苦耕種得來的果實。這是農業客觀的現實。生產不足時,國家又大量進口農產品。城市中的消費者慶幸有便宜的貨源,不自覺地跟隨著自由市場的腳步。

如何讓消費者與農民有更多認識與交流? 她觀察到多數農人將產品交到拍賣市場,無法得知消費者的反應,也感受不到務農的價值與責任。相對地,因為消費者偏好便宜漂亮的蔬菜,所以,農人也就大量用農藥與肥料。如果消費者願意走入田間,消費者就是朋友,農夫與消費者都將得利。

李慧宜一心想建立這樣的連結,美濃娘家的田地正好提供這個平台。她將消費者帶到農場,也號召「穀東」支持農場經營。李慧宜笑著說,樂樂農場(慧宜的農場)其實不是成功的例子,收入不高,但是因為消費者的肯定與期待,現在家中的長輩已經決定繼續務農。

李慧宜表示,大家都在談小農復耕,但如何讓小農願意續耕,可能更加迫切。現在農村土地價值高,務農收入少,也看不到前途,農人常因家中晚輩需要而賣地。重要的關鍵就是讓農夫看到生產的價值。這價值包括來自消費者的肯定與期待。

你那裏有雨嗎?

李慧宜表示,家庭會議已決定繼續種植,同時,她也將持續深度報導農業與環境的現況。

去年的一場雨,打壞了蘿蔔的生產計劃,許多朋友不離不棄,現在,天氣一變,就來關心田裡的狀況。慧宜笑著說:「歡迎加入關心天氣的行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li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